• 议政建言
首页 >> 临安民建 >> 议政建言 议政建言
中国民主建国会成立70年来的光辉历程和基本经验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4-06 08:36:55 点击率:16次

 

中国民主建国会自成立以来,已经走过70周年的光辉历程。70周年来,民建积极投身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事业,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为新中国的诞生,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为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保持稳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回顾中国民主建国会70年的光辉历程,展望中国未来的美好前景,为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我们必须总结研究和坚持发扬本会成立70年的基本经验。

一、中国民主建国会成立近70年的光辉历程

中国民主建国会成立70年的光辉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中国民主建国会成立到响应中共“五一口号”,即从爱国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中成立阶段;第二阶段从接受中共领导到民建三大召开,即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中曲折前进阶段;第三阶段从民建三大召开到二十世纪末,即在改革开放中恢复发展和基本政治制度引领下与时俱进阶段;第四阶段是新世纪以来,即在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中大有作为阶段。

(一)从爱国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中成立阶段

民建的酝酿和成立,正值抗战胜利后中华民族面临两种前途、两种命运抉择的关键时期。为了团结自救、争取光明前途,1945年12月16日,一批爱国民族工商业家和与其有联系的知识分子,发起创建了中国民主建国会。成立伊始,民建以民主和建设为宗旨,提出推进民主、反对独裁,争取和平、反对内战,要求建设、反对破坏的政治主张。希望“在国民党统治集团与共产党之间造成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接下来的现实却是,对于民建的爱国民主行动,国民党统治集团给予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打击。特别是在“沧白堂”、“校场口”、“下关”等一系列事件的斗争中,民建与国民党统治集团针锋相对,经受了战斗的流血洗礼,面对国民党政府不断的打击迫害,民建认清了其坚持内战和反动独裁的真实面目,逐步认识到“中间道路”走不通,从而加速了与中共合作的过程。1948 年4 月30 日,中共中央发布了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5月23 日,民建通过了“赞成中共‘五一’号召”的决议。这个决议,成为民建发展史上一个重大转折,标志着民建放弃了最初成立时“不右倾、不左袒”的中间路线,选择了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完成了民建从爱国主义到新民主主义的历史性转变。

(二)在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中曲折前进阶段

接受中共‘五一’号召后,民建积极参加国统区“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等政治斗争,声援配合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解放前夕,民建又通过多种渠道,以各种方式向广大群众、特别是工商界介绍解放战争形势,介绍解放区情况,宣传解释中共经济政策,安定人心等工作,为迎接解放和建立新中国作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发动会员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积极投入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及贯彻八字方针,推动会员参加社会主义教育活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期,中国民主建国会也得到了较快发展。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民建积极参加了新政协的筹备和《共同纲领》的制定,并把《共同纲领》作为民建的政治纲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新中国的建设献计出力;二是1955年4月和1959年12月,民建先后召开第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进一步团结、动员、引导民建会员和工商业者积极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协助中共和政府完成过渡时期总任务,发挥了民建在多党合作中的独特作用;三是组织推动会员和所联系的民族工商业者学习并贯彻过渡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在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配合作用;四是会员和地方组织迅速扩展,地方组织在解放前重庆分会、上海分会、港九分会、北平分会和武汉地下小组的基础上,到民建一大召开时达43个,到二大召开时达135个;会员由建会之初发起时的134人,到解放初的500多人,到一大召开时达到7000多人,到二大召开时达23900多人;五是参加国家政权,一大批民建会员直接参与国事。民建会员在历届政府及司法机关任职的副省级以上领导达到历史最高水平:1949-1954年有18位,1954-1959年有25位,1959-1965年有29位,1965-1975年有26位,同时,民建会员中有一届全国人大代表78名,二届全国人大代表79名,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02名,有全国政协委员分别为:一届17名、二届75名、三届93名、四届102名。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民建各方面得工作受到冲击,1969年,军代表进驻民建中央,民建被迫停止活动。

(三)在改革开放中恢复发展和基本政治制度引领下与时俱进阶段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也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经过拨乱反正,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开创了我国历史发展的新时期。民建事业也在改革开放中恢复发展和基本政治制度引领下与时俱进:一是随着国内社会阶级状况的变化,邓小平在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指出,经过社会主义改造,我国资本家阶级中有劳动能力的绝大多数人已经成为社会主义中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现在,他们作为劳动者,正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我国各民主党派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都是共产党领导的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这是对民主党派所作的历史的科学的结论。二是民建第三、第四、五、第六和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分别1979年10月、1983年11月、1988年6月、1992年11月和1997年11月在北京召开。每次大会的召开,都对民建事业作了与时具进的动员和部署;三是恢复和发展组织,文革中,民建被迫停止活动,会员也从25000多人减少到18339人,如何发展会员,进一步恢复和加强组织工作,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服务,是这一阶段初期的重要工作。民建三大以后,在中共的领导和支持下,民建组织得到了大的发展,不仅会中央的工作全面走向正轨,原来的省级工作委员会正式改建为省级组织,而且先后新建了云南、贵州、山西、湖北、青海、宁夏、内蒙、海南、新疆和重庆等省级组织,至1997年11月,民建共有地方组织293个,其中省级组织30个,除了西藏外,我国大陆各省、市、自治区都有民建省级组织。同时,会员也从1万多人发展到69452人;四是发挥本会密切联系经济界的特点和优势,推动会员新办企业、安置待业青年、开展咨询培训、支边扶贫、服务社会等工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如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专门会见工商界五老,征询他们对改革开放的意见建议。其中胡厥文、胡子昂、荣毅仁、古耕虞四位民建老一辈领导人,他们事先在上海、江苏等地做了大量调查研究,针对吸引外资、落实原工商业者政策、发展补偿贸易等方面问题发表了诸多真知灼见,在后来的改革开放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这也成为多党合作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四)在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中大有作为阶段

进入新世纪以来,民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履行参政党职能,为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一是理论上清醒。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唯一执政党,八个民主党派在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具有参政党的地位,与中共合作,参与执政。政治协商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的代表,对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举行协商和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的制度。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二是参政议政成果丰硕。正如民建全国代表大会时中共中央贺词中多次说:民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就修改《宪法》、制定规划、西部大开发、经济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金融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区域经济发展等重大问题都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民建不愧为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不愧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促进祖国完全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支重要力量;三是组织得到了发展。到2013年年底,民建共有地方组织375个,其中,省级组织30个,省辖市级组织289个,县级组织56个。基层组织6783个,其中基层委员会239个,总支523个,支部6021个,会员总数达到151422人。会员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等都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四是认真学习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学习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引导广大会员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精心组织,着眼于建设适应新时期要求的参政党,切实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使民建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中国民主建国会成立70年的基本经验

回顾中国民主建国会70年的光辉历程,展望中国未来的美好前景,为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我们必须总结研究和坚持发扬会成立70年的基本经验,才能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形式和内容,丰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政治基础。从总体上看,中国民主建国会成立70年的基本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爱国主义,是广大民建会员的精神支柱

爱国主义作为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具有顺应大势所趋,反映民心所向,与社会发展同步前进的特性。坚持爱国主义,是广大民建会员的精神支柱,是全体民建会员共同的政治理想。“民建之所以创立,是从爱国开始的,离开爱国也就不会有民建”。爱国主义是民建成立的思想基础。20 世纪初期的中国,外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掠夺,内受封建主义的腐朽统治和盘剥。为了推进民主、反对独裁,争取和平、反对内战,要求建设、反对破坏,一批爱国的民族工商业者和与其有联系的知识分子联合在一起,成立了民主建国会。民建一经成立,就积极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有力地配合了中共在旧政协会议上的斗争。爱国主义是民建不断前进发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原因。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经济面临非常大的困难。民建会员踊跃认购公债,体现了对伟大祖国的赤胆忠心。抗美援朝期间,民建发动爱国工商界以实际行动支持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民建广大工商界会员,坚持爱国主义,正确处理公私关系,顺利走上社会主义康庄大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广大民建会员越来越自觉地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把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有机地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民建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民建爱国主义在不同时期、不同历史条件下,有着不同的表现,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民建的先辈们坚持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国内反动势力的黑暗统治,是爱国;新中国成立后,广大会员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是爱国;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会员满怀热情地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也是爱国。这些表现一脉相承,丰富和发展了民建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成为半个多世纪以来民建会员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精神支柱。

(二)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建郑重的历史抉择

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同步同向、互相促进  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建郑重的历史抉择。坚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建长期遵循的根本政治准则。坚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既是历史的继承,也是民建存在、发展和发挥作用的必然选择,是民建事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重要保证。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工商界家喻户晓的“听、跟、走”口号,到改革开放初期“坚定不移跟党走、尽心竭力为四化”的行动纲领,再到80 年代坚持把中共的理论路线与民建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的基本经验,以及后来提出的建会目标,都深刻体现了坚持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定政治立场。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 无论形势如何变化,无论遇到多大困难挫折,民建都始终做到了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立场不变,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同心同德的政治态度不变,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奋斗精神不变。

(三)遵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民建履行参政党职能的根本目的

始终不渝地遵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了人民的利益参政议政,是民建半个多世纪以来形成的政治理念、行动准则和根本目的,也是民建在多党合作过程中必须把握的参政理念。黄炎培在民建成立大会上曾说:“对于人民有利之行动,我们都赞成,反之,有害于民众之行动,我们坚决反对。”可见,民建成立之初就确立了遵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理念。建国初期,旧中国留下来的是个烂摊子。为克服财经困难,稳定物价、安定民生,章乃器向周恩来建议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这是解放后民建最早的建议。在“五反”运动中,不少地方和单位在做法上曾一度出现简单粗暴的情况,使一些工商业者失去了生产经营的信心。黄炎培等通过调查研究,把情况反映给毛泽东,中共中央及时予以了纠正。拨乱反正后的几年间,就业困难是当时国家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为解决就业问题,在1979年6月召开的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民建中的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出《广开就业门路,培养就业能力》的提案。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此建议的基础上发出《关于广开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若干决定》。遵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是民建履行参政党职能的出发点和归属点。进入新世纪以来,民建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企改革、加快发展风险投资事业、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等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目的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四)坚持与经济界的紧密联系,努力发挥会的特色

与经济界紧密联系,是民建的历史传统和会员的组成特征,是民建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界别特色,也是新世纪民建应当保持的基本社会形象和经验。民建在中国经济社会中发挥的作用历来受到执政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为了完成对工商业者进行团结、教育、改造的任务,民建积极组织会员及其所联系的工商业者学习过渡时期总路线,帮助他们在思想上适应所有制的变革,使他们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改革开放以来,民建的界别特色以及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受到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视。民建各级组织和广大会员积极行动起来,兴办企业,安排就业,为“四化”出力,为发展经济献策。这些企业的创办,不仅为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更重要的是为以后民营经济的发展,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进入新世纪以来,民建积极探索以经济界人士为主体的参政党履行职能规律,在参政议政实践中,初步形成了金融、风险投资、企业管理、社会保障、非公有制经济等比较具有优势的领域。民建在高层协商会上的发言和向全国政协提交的提案,都紧紧围绕经济发展的中心,凸显了经济界的特色,受到中共中央领导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体现了自身的参政能力与价值。

(五)坚持与时俱进,是民建主动适应时代进步的客观要求

与时俱进是指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和实践前沿,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开拓进取,在大胆探索中继承发展。坚持从会的实际出发,把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思想建设的主要内容;学习多党合作理论政策,学习会史、会章和会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夯实新的历史时期本会坚持和发展多党合作的思想政治基础;按照建设学习型参政党的要求,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在全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活动,努力提高全会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了解会员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结合本会实际,加强参政党建设理论和规律的研究,推进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加强会的舆论宣传工作,扩大会的影响,塑造良好的参政党形象;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加强对代表人士的培养、推荐和使用工作,努力发挥优秀人才的作用;坚持不懈地抓好骨干队伍建设,适应社会阶层结构深刻变化,为新的社会阶层提供公平参与政治的平台;坚持民主集中制,努力提高领导班子成员的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注重发挥集体领导的作用,增强各级组织的凝聚力,建立和完善后备干部培养机制,把后备干部的物色、考察、培养、选拔等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加强机关建设,重视对机关干部的培养,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管理机制,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积极稳妥地推进会内监督,会内监督是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发扬会内民主、维护全会团结、履行本会职能的重要保证。坚持“会要管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内监督条例(试行)》,以推进会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为目标,积极稳妥,注重实效,建立健全各项配套制度,把会内监督的任务落到实处。

作者为民建中央理论研究委员会副主任、贵阳市政协副主席民建贵阳市委主委

 


加入民建  | 关于我们  | 管理入口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版权所有:中国民主建国会杭州市委员会 备案序号:浙ICP备12035437号
设计制作及技术支持:杭州网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浙公网安备 33010402000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