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剑:我与社情民意信息“三两事”
作者:崔剑 发布时间:2021-10-11 20:27:11 点击率: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民主党派要不断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撰写社情民意信息是民主党派成员参与度最广的参政议政方式。在申请加入民建那刻起,我就与社情民意信息结下不解之缘,回忆两年间从相交、相识,到相随的过程,每个阶段我都有独特的经历体会。

微信图片_20211012082606.jpg

  不期而遇的相交,

  是接受挑战更是获取机遇


  2019年,我以福利院社工师的身份申请加入民建,当时余杭区基层委向我传递了两个信息:民建是经济界特色的参政党,会员多是经济工作者;申请入会要先提交一篇社情民意。我懵圈了,一个做社会福利的人,想要加入经济界精英云集的参政党,身份就是鸿沟,社情民意这个词我也是新听说,联想起先前听说的民主党派成员要经常写意见建议,但是让我这个不做经济工作的人去提出经济类的意见建议,实在太困难了。


  在回程路上,我的心境灰暗的,反复打量自己的条件,觉得想要加入民建似乎是不可能了,纵然我有政治热情,但是客观要求摆在那里,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公交车上我百无聊赖地翻看起手机,点开了杭州市委会网站“建言献策”的版块,所现内容着实让当时的我眼前一亮,我先后参阅了多篇会员报送的社情民意信息,然后最直观的感受告诉我,社情民意的内容可以很丰富,着眼可以是生活,除了我不深谙的经济建设外,还包罗了政策落地、社会事件、民生问题和群众呼声等,作为社会人每天都有经历的。在撰写要求上,除去篇幅框架格式,接地气有道理,不走“假大空”的套路似乎即可。我联想起自己的本职工作,福利院里生活着五百余名最弱势的集中供养人员,除了“基本生活保障”外,还有很多促进发展的权益需要帮助他们去争讨保障,还有不少现实困境的问题需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支持。我心里酝酿,除了单位与社会的有益互动,如果个人能够获得提出建议机遇,那么对于落实权益、摆脱困境不就是有力推手吗,这难道不是我与社情民意信息的契合点吗?在此振奋心情下,撰写社情民意信息从外界的任务,一下子转化为内在的动力,“要我写变成了我要写”。接下来一周内,我将那些限制单位和人员发展的问题,逐步提炼为素材,陆续撰写了《关于壮大优化养老护理队伍,契合我市老龄社会民生需求的建议》《关于重视国家养老护理员最新标准在事业性养老机构难落地不生根问题的建议》《关于试点养老服务队,助跑农村养老“一公里”的建议》等几篇社情民意。从此,我与社情民意信息牵手结缘了。


  互利共促式相识,

  是表达期愿更是履职责任


  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期间,杭州逐步升级疫情防控措施。大年初三,全市养老机构被通知进入“无期限”的封闭管理。在驾车去单位报到的路上,我发现农村“霸王条款”较多,原本想要借道村庄的公路,却反复遭遇被人堵截驱赶,或者大石块破家具堵住入口,不论何原因都不让外人进入村内,懵圈到已经“走投无路”了。期间还目睹了电力抢修车因为村道被无人拖拉机截断,使得电力人员背着大型梯子和承重电缆在雪地艰难前行的场景,开始打心底里厌弃这种因私利就不顾公利的霸道行为,也对阻拦特种车辆,导致生命救治、救火救灾等应急活动无法及时开展产生后怕。在与同事们说起这些情况后,农村奇葩现象纷纷呈现:文盲老人在村口测量体温;村民走家串户打牌消遣;村里强行清户驱赶外乡人;从防控岗位回家要先打三四个证明等等。当时大家都觉得过分,但是不知如何反映。在此情况下,我怀着想要为群众发声的激情,收集整理了农村防疫的各种弊端,撰写了《关于农村地区“家门口防疫”要规避霸权行为、形式主义、外紧内松现象的建议》,后被民建中央录用。


  同时在福利院5+2、白加黑的上班40余天后,我发现同事们纷纷开始出现生理心理的不适;有人工作太累休息不好血压居高不下,有人因为家里老人小孩缺乏照护情绪惶恐不安,外加何时可以回家和在岗待遇保障都没有官宣消息,导致同事们每天都心情沉重、疲于应付老人的照护工作。那段时间里,时不时就能听到外单位护理员要辞职、被送医等负面信息。当时的我身在其中,义不容辞撰写了反映养老机构一线员工心声的《关于疫情期间对养老机构在岗员工实施薪酬激励措施的建议》,后被市委市政府“市防指”录用。在那个特殊时期,报送社情民意已经成为我们群众呼声下情上达的关键渠道。


  形影不离般相随,

  是分析总结更是提炼升华


  两年来,我所撰写并提交的社情民意信息已经接近30篇,其中被各级民建组织和市委统战部、市政协等录用的篇数也快到10篇了,基于此,我总结了撰写社情民意“五要”个人感悟:


  一要有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社情民意以问题为导向,小到一个施政举措的落地、微到一项网红事件的曝光,细到一些普通群众的心声,经过察觉留意和分析判断,都有可能成为要反映的问题。二要有乐于帮助发声的情怀。相比周边群众,民建会员有用社情民意来反映问题的渠道,当问题不在自己而是别人时,如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那么他人也许就丧失了诉求表达的机会。虽然社情民意不能比肩提案议案效应,但是“力量再小也是一份支持”。三要有灵于捕捉先机的敏锐。社会问题被大众诟病后就变成了公共话题,特别是在专家学者等权威人员评论后,基本上就成了“盖棺定论”,此时再去想对策提建议,难免画蛇添足拾人牙慧。想要不落窠臼只能先发制人,在公共事件曝光的节点上,就要敏锐地发掘问题,撰写信息,将自己的建议表达出来,尝试去做第一人。四要有勤于提笔写作的双手。社情民意反映的问题不大,换言之可能“忍一下”就会过去,也就错失了撰写机会。因此手一定要勤笔一定要快,心有所思就要落笔成文,这样才不至于问题遇到不少,文稿几乎未留。五要有惯于理解包容的心态。反映问题多了是不是就成了“刺头”?在我看来当然不是。社会是由不同阶层群体构建的复合体,复杂多变形势下诱发问题难以避免。反映问题的本质不是挑刺,也不是讥讽社会弊端,而是想要让党政能够更快关注回应这些问题,助力社会和谐,绝无必要“忐忑不安”撰写社情民意。同时社情民意报送后,能否录用、何时采纳、有无成效,都有赖于党政科学研判和工作计划,个人始终要保持一个“平常心”,强调参与履职尽责,长年累月持之以恒,方为应有心态。

(作者系民建余杭区二支部参政议政委员、杭州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社会工作师)

版权所有:中国民主建国会杭州市委员会 备案序号: 浙ICP备15045599号
设计制作及技术支持:杭州网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浙公网安备 33010402000580号


您是第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