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征文选登(八):殷殷之情俱系华夏 寸寸丹心皆为家国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9-30 22:33:59 点击率:

在民建中央机关办公楼一层大厅,一组雕塑《延安窑洞对》栩栩如生地展现了79年前毛泽东与黄炎培在延安窑洞长谈的场景,而这段关于历史周期率的对话,也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不绝回响。

当时,受中共的邀请,黄炎培先生和冷遹先生这两位民建先贤,以及其他国民参政会的参政员一行6人赴延安访问。在延安期间(7月4日),在毛泽东的窑洞里,有这样一段对话,黄炎培谈到:“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他说道:“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家,很多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毛泽东道:“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能够跳出这个历史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延安之行,让黄炎培对中国共产党也有了新的认识,对中国的光明前途也有了新的认识,此行也为黄炎培日后筹组和发起民建奠定思想基础。

鉴往知来,站在历史的肩膀上往回望,民建有诸多闪耀的历史瞬间,自1945年12月16日成立开始,从1948年5月公开响应中共“五一口号”,走上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与党通力合作、团结奋斗的道路,到1959年底召开民建二大提出“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走社会主义道路”口号,形成“听、跟、走”的优良传统;从配合和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项革命运动,包括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思想改造、“三反”“五反”、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等,到1979年改革开放初期著名的“五老火锅宴”,拉开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大幕;从1993年3月,民建中央孙起孟主席提出建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写入宪法,确立为我国一项长期坚持的基本政治制度,到2001年创办中国风险投资论坛、2003年创办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2007年成立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民建人始终和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可以说,民建成立的近80年以来,始终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为我国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代中国的历史舞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各方势力来来往往,退场时却徒留满地的伤痕和惨痛的教训。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从北洋政府到国民党政府,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在维护民族利益和国家安全上,除了共产党没有人能交出满意的答卷。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宣告的那一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仿佛一缕晨光穿透中华大地。今天的我们安居乐业,欣欣向荣。神州天问,不断创造中国高度;蛟龙潜海,一直突破中国深度;5G高铁,持续彰显中国速度;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人民生活日益幸福。

而在这段深沉的、艰辛的辉煌历史中,民建始终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切实履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职能,知所从来,思所将往,不忘初心,携手奋进。

每一代民建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在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时代里,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对现在最好的把握,对未来最好的行动,就是要做到不忘初心,把老一辈的政治信念、高尚风范和同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感情传承下去,就是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自身贡献。

(作者:汪遥遥 民建萧山区三支部会员、杭州市萧山区投资促进局二级主任科员)

版权所有:中国民主建国会杭州市委员会 备案序号: 浙ICP备15045599号
设计制作及技术支持:杭州网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浙公网安备 33010402000580号


您是第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