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员风采 >> 人物专访 人物专访
民建市人大代表文辉:景区堵车怎么破?成为世界的杭州还缺哪些“软实力”?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2-22 23:43:49 点击率:

微信图片_20230223084230.png

每一个人的“出行小事”都是“头等大事”,如何让城市发展的动脉系统更加畅通?从城市建设到文化发展,杭州“走出去”,还缺哪些“软实力”?

网友问:今年是亚运年,四方宾客来杭参会,杭州朝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又迈出了坚实一步。但同时,我们是否还有一些“软实力”方面的不足?长久来看,又该如何做好城市服务,提升国际知名度?

作答人:文辉(杭州市人大代表、杭州国际交流服务中心有限公司国际交流部经理)

我认为,语言环境标识,是人们对一座城市的初印象。

长期以来,规范公共服务场所外语标识,杭州一直在行动,编制了相关导则和公共服务领域外文译写规范的地方标准,成立了专家智库来推动外语标识管理规范化。一轮轮“捉虫”,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公共领域外语服务供给能力上,杭州还需要多“取经”。我建议参照《北京市国际交往语言环境建设条例》,将全市语言环境规范化建设这件事纳入地方立法,解决因没有宏观统筹,各级标识译法无法自上而下统一的短板,为常态化开展工作提供支撑。

另外,我认为社会主体参与语言环境建设的积极性还有待发掘。目前,和公共服务相关的外语服务参与主体范围狭窄,对于营造具有国际化水准的生活氛围是远远不够的。外宾办事时,部分政务服务窗口和热线有没有必要提供外语应答服务?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景区、交通枢纽等有没有地道的外语标识和介绍?各咨询门户网站有没有详实新鲜、可交互的外语服务内容?这些不能只靠几个部门、几个学者来改进。

总之,要想提升国际知名度,就要软硬兼备。比如,可以建立常态化的专家和社会人才智库,鼓励学校、企业和其他社会主体积极开展语言交流项目,向全世界推广汉语及非遗、“宋韵”等具有杭州味的传统文化,增加记忆点。这是一个长久的课题,愿有识之士以城市主人翁的自觉,一起投入其中。


(来源:杭州日报)

版权所有:中国民主建国会杭州市委员会 备案序号: 浙ICP备15045599号
设计制作及技术支持:杭州网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浙公网安备 33010402000580号


您是第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