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议政建言
首页 >> 萧山民建 >> 议政建言 议政建言
互联网 +农业时代下,振兴农村战略和发展规划
作者:高清淼 发布时间:2018-03-30 16:02:10 点击率:15次

众所周知,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十八大报告中,就着力强调了城乡发展一体化。十八大之后的历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做出重要指示,他曾经强调,“十三五”时期,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在十九大报告中,又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从城乡发展一体化到乡村振兴战略,它有何创新之处?意义何在?又如何推进实施这一战略?

十九大报告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一、当前我国三农存在突出问题

一是农产品价格波幅大,影响物价稳定。当前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构成有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食品权重接近三分之一,食品价格变动成为影响整个CPI变动的最重要因素。由于农民对市场信息滞后,农产品供给与需求出现错配。市场需求好的时候,农产品无法及时供应,导致农产品价格暴涨,推升了物价指数快速上升。当农产品价格高的时候,农民扩大生产导致供给盲目增加,农产品价格又出现暴跌,导致农民增收难。二是现有金融手段未能有效解决农民融资难问题。农民普遍无法对银行贷款提供有效抵押或担保,金融机构不愿也不敢给农民提供资金支持。中央三令五申要求金融机构给予“三农”资金支持,但效果不大。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大中型银行根据农村市场需求变化,优化发展战略,加强对“三农”发展的金融支持;要求各涉农金融机构进一步下沉服务重心,为农业发展提供资金扶持。但从实际效果看,金融机构的资金并未真正落实到需要资金支持的农户。金融机构不能为农户“输血”,导致农村高利贷发展猖獗,乱象丛生。不仅给农村社会发展带来极大不稳定,同时也增加了金融风险。

三是农业处于产业链低端,农民增收困难。在农业生产中,农产品“丰产不丰收”“菜贱伤农”等情况时有发生,甚至出现一些奶牛场,宁可将牛奶倒掉,也不出售。这样的市场现实,成为农民靠农产品增收迈不过去的一道槛。归根结底,是由于农民较少接触市场和销售的渠道,无法掌握产品定价权。农民无法和消费者直接对接,只能将利润分给渠道商——农产品贩子;农民作为生产者,对营销手段和营销渠道知之甚少,加上农产品对保鲜期的要求,使得他们只能“毫无选择”地将收获的农产品第一时间销售出去。

二、推动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规划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中信信托、华融信托等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方式为有效破解当前我国“三农”发展瓶颈做出了有益尝试。相继推出的“农产品消费信托”产品,回归信托“信任+托付”的业务本质。农产品消费信托模式通过如下的几个业务优势对农业发展瓶颈进行破题:一方面,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势及金融机构的推荐,消除农户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及不信任,帮助优质农户与最终用户实现直接对接、打造自主品牌,减少中间商损耗降低农产品价格,也能有效提高农民收入。最主要的还是采取远期化、周期化的消费模式;有效减少了农户盲目生产,合理配置生产投入,真正实现订单农业,平抑农产品价格波动,锁定利润,促进农户向品牌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的良性循环。更重要的是,将农产品开发成金融产品,通过互联网预售,农户有了订单数据和现金流,银行等信贷机构可以为需要资金的农户授信,解决了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下农户难以获得信贷资金支持的困境。农户将预售数据提供给银行,银行根据数据授信,降低了经营风险,提高了经营效益。此外,银行也可以销售基于农产品的信托产品,扩大银行柜台业务,帮助银行进行业务转型。在上述基于农村产品的金融创新过程中,由于专业金融机构、管理团队参与,要求涉农企业标准化生产,并提高农产品安全,能有效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

 

打造农村综合信息化服务平台是指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全面实现各类农业信息及其相关知识的获取、处理、监测、传播与合理利用,加速传统新农村改造,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科学管理水平,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高效发展的过程。

1、电子农务平台

电子农务平台具有指导生产者进行科学决策和管理的功能,包括 品种选择、肥水运筹、病虫草害防治、化控、饲料配方、疫病诊断和 防治、环境监测等,用户称之为身边 “ 不走的专家 ” ,为农业的产前、 产中和产后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指导。

2、电子政务平台

基层电子政务系统包括县级电子政务和乡镇电子政务两个部分。 村级电子政务主要由组织机构、网上办公、村务公开和系统管理等模 块组成,可实现对党支部、村委会、经济合作组织等业务的组织和管 理;乡镇电子政务由内网、外网和专网组成,主要包括信息发布、网上报表管理、登记申报及审批业务办理、招商引资管理、采购招标管理、虚拟社区服务、信访投诉、投票表决、统计和问卷调查、自动限时上报、自动邮件回复等功能。

3、农业电子商务平台

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主要包括生产计划、销售、采购、仓储、物流 配送等管理模块,本系统将农业购销存与物流配送业务有机集成,充分考虑了农业的业务特征和流程。 系统实践了现代企业管理中“ 协同商务 ” 的概念,将农业的物资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综合管理,为内部管理和高层决策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农产品质量控制信息系统对指导大群体分散农户进行农产品安全和标准化生产,减少和防止农药、 化肥等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农产品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4、美丽乡村信息平台

建立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信息网络平台,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承包、租赁、处置和资源性资产开发等集体决策公开透明规范。建设和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云平台,面向基层农民开展科技和文化知识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咨询、转移就业、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农业保险等服务,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特色乡村旅游景区推介、文化遗产展示、食宿预定、土特产网购、地理定位、移动支付等资源和服务在线化。构建面向“三农”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运用大数据等技术创新信用评估方式,降低服务门槛和风险,突破物理网点限制,通过POS机、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和网络借贷平台等方式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电子化金融服务。

建设目标

1、初步实现全区涉农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 新建一批以农业知识库群和远程教育数字媒体为代表的农业信息服务资源。 以资源整合和共享为主, 建成涉农基础数据库、 农业产业技术数据库、 农村生活信息服务数据库和远程教育课件资源库, 初步实现涉农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

2、构建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按照“平台上移,服务下延” 的基本原则和 “资源整合, 统一接入” 的基本标准, 构建支持、 短信、视频、网络”等多方式接入, “产业交流、专业服务” 等多功能的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 为广大基层农业生产者和产业化组织提供实时互动的“扁平化”信息服务 , 有效解决当前科技的日新月异与农村信息滞后、 信息不畅、 信息化程度低的矛盾, 以及农民诉求与应诉能力之间的矛盾, 引导农业高校、科研机构、农业企业的技术、人才等先进生产要素向农村快速聚集,加快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

3、集成开发一批农业信息服务系统。 集成智能信息处理、 智能传感器、 RFID 、数字媒体、双向可视、 4G 等现代信息技术,集成和开发农产品市场、土地资源管理、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 防治与预警、农业气象保障、农民就业、农资配送、农产品物流、 及农产品电子交易系统等 9个面向服务链的普适性信息服务系统。

4、探索一套政府公益性服务与市场化服务并主的农村信息化服务长效机制。 鼓励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农村信息服务, 通过市场手段获得服务收入, 实现互惠共赢和可持续发展。 探索出一套政府主导和市场引导并主的农村信息化服务长效机制, 形成可复制、 可推广的农村信息化可持续良性发展模式, 为全区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借鉴。

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不断提高村民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和受益面,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


加入民建  | 关于我们  | 管理入口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版权所有:中国民主建国会杭州市委员会 备案序号:浙ICP备12035437号
设计制作及技术支持:杭州网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浙公网安备 33010402000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