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议政建言
首页 >> 萧山民建 >> 议政建言 议政建言
“抢人”不如“育人”,“就高”也要“扶低”
---新一轮城市间“抢人大战”的冷思考
作者:徐迪波 发布时间:2018-03-30 16:00:19 点击率:15次

3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掷地有声,作为支撑发展第一资源的人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对人才工作的重视程度达到新高度。2017年,杭州、成都、南京、武汉、西安、济南、长沙、东莞、珠海等城市相继出台了重磅“人才新政”,比如:成都出台了“人才新政十二条”,全年新政吸引了13万多名本科以上人才在蓉落户发展;长沙推出了“人才新政22条”,高校毕业生“零门槛”落户;武汉发布了“人才新政9条”,以“大学毕业生在武汉买房打八折”超常规手段加入这场大战;杭州推出向新引进到杭州工作的应届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员和归国留学人员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等。更令人咂舌的是,进入2018年,“抢人大战”硝烟有愈发弥漫之势:南京相当拼,除了40周岁以下本科生落户零门槛,更是宣布实施青年大学生“宁聚计划”,其中,外地高校应届生来宁面试可申请一次性1000元的面试补贴,一时间震惊四方;合肥、西安、郑州落户的范围扩展到了大中专毕业生;作为2017年海归人才流入的相对量逆袭北上广深、排名全国第一的杭州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杭州人才国际化的实施意见》,抛出最高1亿元资助的大礼包,发力“全球聚才”。

一时间“XX人才计划”、“X漂”等热词竞相登场,令人眼花缭乱。这些政策固然是对人才价值的极大肯定,但是有些地方为了“抢人”开出天价,从资金、房子等方面“层层加码”,拿出各种各样的“帽子”虚位以待,俨然进入一股“价格大战”的态势,似乎不是一种理性行为。各大城市的引才育才工作应当正视当前可能存在的短板,秉持“抢人”不如“育人”,“就高”也要“扶低”的理念,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夯实人才工作基础:

一是警惕政策上的盲目攀比,要发力优化人才干事创业软环境。人才流动是一种正常现象,“抢人”自有其其合理成分。然而当前许多地方的“人才新政”重物质激励,轻所需所能,人才待遇往往“简单粗暴”---你给1000万,我就给2000万,你给领军学者、我就给杰出人士。政策导向很容易异化成比物质待遇、拼“帽子头衔”,变成“哪里钱多就往哪里跳槽”,却忽视事业和人才发展的规律,可能会造成人无法尽其才的浪费现象。吸引和留住人才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含了工作环境、营商环境和人文环境。与其用“天文数字”、“明星光环”的大手笔来“抢头条”,不如扎扎实实地将这些经费投入到软环境的提升上,比如:打造好的干事创业平台(比如孵化器),挖掘人才发展潜在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在初始或者最困难阶段用小笔资金“雪中送炭”等  

二是警惕眼睛只盯金字塔尖人才,要惠及更多金字塔基人才。这场“抢人”大战,不仅仅是各大城市尊重知识、重视人才意识的觉醒,更折射出各地产业升级换代、新旧动能转换的焦虑。往往,一个高层次人才团队的引进,可以带来一个全新产业的蓬勃发展。一名顶尖人才的到来,可以改变一个行业的面貌。因此大多数城市的人才补贴政策主要针对硕士、博士以上人员,对于引进海归留学人员更是趋之若鹜。然而本科生、普通技术人员也是当前人才竞争不可或缺的群体!高端人才团队自带研发优势固然可以抢占某个领域先机,但产品、技术的推广应用需要足够多的普通专业人员来完成,方能形成市场规模和产业效应。以杭州的互联网和电商业态为例,一家互联网公司不仅需要顶级专家,也需要大量的IT工程师,如果没有这些人,很多研发、运维工作可能干不成、干不好。一群大学生的集聚,可以提升一个产业的层次。一大批技工人才的集聚,足以让原有制造业的水平升级。因此,结合当地产业实际,吸引“接地气”的人才,筑牢金字塔基的工作不可忽视。

三是警惕过度依赖引进,要挖掘和培养更多的内源性人才。“抢人大战”还有另一个异化方向,就是只重视人才引进,不重视人才培养。当前不少城市招引人才,有“外来和尚好念经”这种念头的恐怕不在少数,一旦发力过猛,可能就形成资源配置不均衡,容易忽视对本土自有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的培养。这些“本土和尚”恰恰是最需要住房补助、项目资助、荣誉激励的,但资源却没有投向他们。需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很多情况下,是因为缺乏发现和培养本土人才的机制,才产生了人才困乏的局面。换一个角度,被本地忽视的人才很可能“东方不亮西方亮”,成为其他城市“抢夺”对象,没有让其发挥所长岂不是很可惜。


加入民建  | 关于我们  | 管理入口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版权所有:中国民主建国会杭州市委员会 备案序号:浙ICP备12035437号
设计制作及技术支持:杭州网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浙公网安备 33010402000580号